
在川菜的鍋子裏,總能看到花椒紅棕色的吸引力,它是中醫的養生法寶。
花椒的藥用價值源自其辛溫走竄的特性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它能「散寒除濕,解鬱結,消宿食」。若遇陰雨連綿關節僵硬,用花椒五十克配艾葉五十克煮水泡腳,藥力從湧泉穴滲透經絡。花椒還是天然抗菌能手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十二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,用花椒鹽水泡腳可緩解腳氣騷癢,而飯前嗅聞花椒香氣能刺激唾液分泌,搭配陳皮煮水可改善積食腹脹。我在臨床上,亦常用花椒來治療難治性肺寒咳喘及寒濕性關節痛,效果顯著。
養生應用上,針對女性經期宮冷畏寒,可將花椒五粒與紅棗、桂圓及生薑焗泡成暖宮茶;遇風寒咳嗽白痰多時,取梨挖核填入花椒七粒,蒸透後潤肺驅寒。對於長期關節冷痛者,將花椒與粗鹽、乾薑炒熱製成熱敷包,外敷受累關節位置。亦可製作沿於《本草綱目》的椒酒,用花椒五十克布包,浸入五百毫升黃酒(如紹酒),密封七日,每日溫飲十毫升,能有效驅寒通絡,治風濕關節冷痛 。
不過花椒辛溫燥熱,對陰虛火旺體質者,如見口乾舌燥、舌紅少苔應慎用,孕婦更須避免。日常入菜建議控制在七至十粒,過量可能刺激腸胃黏膜,導致腸胃反應。保存時須密封防潮,變質花椒可能產生致癌物質。
最H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