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桐花四月雪 | 項明生

台灣是鮮花盛開的寶島,不必看月曆,每個月都有不同顏色、形狀、背景的鮮花,由我手機上的FB群組,盛開在由新北市到屏東縣,由平地海邊到3,000米高山上,令我興奮,眼睛都不眨,令我感懷,韶光荏苒,一年又春天!

一月份梅花香、二月櫻花粉、三月桃花紅李花白、四月是海芋和流蘇白,再來就是五月雪的油桐花了。

桐花和其他花不同,因為桐花代表了客家人。香港也有不少客家人,但客家文化及族群意識遠遠低於台灣。我在西貢的村屋是客家村,但是以講粵語為主,年輕人都不會講客語,現在香港僅有5%的人口通曉客語。台灣人口有所謂「五大族群」:原住民、閩南人、客家人、外省人及新住民,其中「客家人」佔第二多,客家委員會調查顯示,自我認定自己是客家人者,超過453萬人,佔全台灣人口約20%,能夠講客語的比例為46.8%(212萬人)。所以台灣有客語電視台,卡拉OK都有客語歌,火車地鐵及巴士報站名都有客語,還有這個創立於2002年的新興節慶:客家桐花祭。

苗栗縣是台灣的客家大縣,桐花祭的主場所在。我居住的台中,山區也有很多客家村莊,我今天就來了位於台中外埔區的水流東桐花步道,全長2.4km,水圳兩旁種滿桐樹,綠林之間一片一片的如白雪,風吹過,雪花飄飄然落下,的確唯美。我忽然想起,在香港的西貢客家村後山上,此時此刻,也應該是紛飛如細雪,但從來沒有人去理會,任由花瓣將林間小徑染成白色。

客家人為甚麼獨鍾桐花呢?因為這是一種曾經很受歡迎的經濟作物,油桐可以生產出最早的油漆防水材料「桐油」,用來塗抹保護木器、製造油布、油紙等,其木頭還能製作火柴、木屐,客家人一向「開山打林」,山坡上很容易種植油桐,而且生長迅速,只要有一棵油桐樹,十幾年後就會變成一片油桐林,因此成為客家人重要經濟來源。但現代油漆都由化學合成,桐油沒有價值,也沒人使用火柴及木屐,油桐樹就變成野生植物,自生自滅,直到2002年客委會將之變成客家桐花祭,油桐樹就變成觀賞植物了!但香港客家村的油桐樹,至今還是無人欣賞,可惜了!

桐花四月白似雪。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