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雨不改的答謝生日會 | 趙麗如

感動的事,可能一生感動的。要感激的人,也許一生也應該感激的。

孖仔剛剛14歲生日,我們已經連續第14年,一家返回他們出生的醫院,多謝當天搶救他們在我腹中危殆的醫療團隊。

14年前,我懷孕時患上雙胎輸血症(TTTS),孖仔在我體內營養輸送不均,兩兄弟同告命危,當我非常絕望、不想見任何人、終日以淚洗面的時候,贊育醫院及瑪麗醫院的多胞胎醫療團隊,為我進行了兩次激光手術,把他倆由鬼門關拉回來。

我的個案是罕有地幸運,因為不少的類似情況,兩個同卵嬰兒可能都保不住命的, 即使救回,可能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遲緩,甚至智力受損。倘若不是醫療團隊當天的堅持,我不敢想像下去。

自此,我們一家便每年帶着感恩之心及蛋糕,年年都回去當面答謝幾位醫生及一眾護士。疫情期間,曾經試過用視像通話。否則,一年一次的約會,我們會先約好醫生,佔用他們的午餐時間的一小部分,一起切蛋糕,聊天再逐一感謝他們。

大細孖已經有當天的主診許醫生的高度,一左一右,站在醫生兩旁,似保鏢。另外一位主力營救的唐醫生,原來已經剛剛退下火線,令我們更驚覺時光飛逝。

許醫生問孖仔:「長大以後, 想做甚麼?」

大細孖仍然有點害羞:「未肯定呀。」

我們也十分高興看到護士們,因為除了醫生當機立斷施救之外,我住院期間,還有很多護士們輪流安慰,把她們見過最慘的個案告訴我,令我好過一點。例如M姑娘,每次相見,也像老朋友,談談各自的家庭、工作等。還有司徒姑娘……那叫做仁醫仁護,因為不僅專業地醫治我,更有同理心地照顧我的情緒。

人生中,總會是遇上恩人,要珍惜及感激,絕對不可以為理所當然。

孖仔剛剛14歲生日, 我們已經連續第14年,一家返回他們出生的醫院,多謝醫療團隊。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