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本善還是本惡? | 沈慧林

在探尋人性奧秘的旅途中,我時常被「性本善」與「性本惡」的爭論所吸引。這兩個觀點,分別源自中國古代的兩位儒家學者—孟子和荀子。

孟子主張「性本善」,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但這種善良需要通過內省和修養來發揚光大。而荀子則持「性本惡」的觀點,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,需要通過教育和禮法來約束和改造。

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,我一直試圖結合這兩種觀點,去探索一個問題的答案:人性,究竟是本善還是本惡?最近,我有幸與一位道長深入交流,他的解答如同明燈,再次點亮了我對人性的理解。

堅守內心的善良與愛意,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和溫暖。

道長告訴我:「人性本善。」他的話語讓我回想起孟子的教誨,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。然而,道長又補充道:「但在人群中,人類卻往往展現出性本惡的一面,特別是當比較心和分別心作祟時。」這番話讓我陷入了沉思,也讓我想起了荀子的警示。

當我們獨處時,內心的善良和純真如同孟子所言,往往佔據主導。我們會為一朵花的綻放而欣喜,會為一隻受傷的小鳥而心痛。然而,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我們似乎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。比較心讓我們不自覺地與他人攀比,分別心則讓我們產生偏見和歧視。在這些心態的驅使下,我們或許會變得冷漠、自私,甚至為了利益不擇手段,彷彿驗證了荀子的「性本惡」之說。

然而,道長的提醒讓我意識到,我們不應被這些世俗心態所迷惑。儘管人性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展現出惡的一面,但我們應堅守內心的善良本性,不斷磨礪自己的品德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純淨的心。

回顧孟子和荀子的觀點,我深刻體會到人性的複雜與多變。人性本善,但在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下,我們也可能走向惡的一面。然而,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警醒,堅守內心的善良與純真,並付諸實踐,我們就能戰勝一切困難與挑戰,讓善良的品質在現實生活中閃耀光芒。

在未來的日子裏,我將銘記孟子的「性本善」與荀子的「性本惡」之教誨,以善良為燈塔,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。無論遇到多少風雨和挫折,我都將堅定信念、勇往直前。因為我相信,只要內心充滿善良和愛意,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和溫暖。而這也是我從「性本善」與「性本惡」的出處中,汲取到的最寶貴的啟示。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