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如今各式正念或身心靈教育的推廣之下,大眾對於禪或是禪修都有着多多少少的理解。藉由禪帶來內心的平靜,學習生活中的平常之道,無論是靜坐內觀,又或是物質世界的斷捨離,都逐漸成為一種風潮,嘗試為繁忙的現代人找到不同的生命觀點。
但有趣的是,如果我們以抽象的角度,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由「有無」、「虛實」所構成。禪的美學似乎更多在探討減法,也就是無的呈現,而對於其中有的看法,可就要少的多了。
禪意的核心思想其實可以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,甚至是建築設計的實用功能。禪意的功能性思考意味着專注於內在的體驗、平衡和和諧,並將這些原則融入到建築空間中,以創造一個舒適且具有啟發性的環境。
如同20世紀60年代由日本建築師提出的代謝派風格,其中以東京的中銀膠囊塔大廈最具指標意義。該派的建築師們試圖通過建造可擴展、可變化且具有適應性的建築來應對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的挑戰。這種建築風格的核心理念是「生命的建築學」,強調建築與環境、人類和社會的相互關係。
禪意的功能性思考在代謝派建築中得到了部分體現。代謝派建築師們將禪的平衡觀念融入到他們的設計中,創造出能夠適應變化的建築。他們通過使用可調整的組件和模塊化的結構,使建築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和情境進行擴展和變化,有如漂浮的未來城市,極具現代感。
雖然代謝派運動最終以失敗收場,但卻深深影響了下一代的建築師,將有機性的功能思考帶向更多元的境界。同樣位處東京的迴向院,在有限的空間中,以鋼骨向上延伸,打造通透的輕盈質感。並融入竹林的設計,成為有着空中竹林的參拜道,二層的空間具有多扇移門,只要拉動移門,就能變換出不同大小的空間。
禪意的平衡、和諧和自然觀念在此中得到體現,而寺院建築則通過功能性和可變性的設計理念,同步展示了禪對於「有」的實際應用,為信眾們構築出信仰中的生命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