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及產業近年持續高速發展,在運輸物流、緊急救援,以至載人等的應用越趨廣泛,為經濟和民生帶來龐大裨益。
美國近月掀起了無人機恐慌。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新澤西和附近多個州,自去年十一月起,持續有民眾報稱見到有大量無人機在空中盤旋,懷疑遭到秘密監控或涉及其他不法活動,質疑有關無人機是否來自中國(在地理上不合理)、俄羅斯、伊朗、外太空,以至是美國懷疑論者構想的「深層政府(Deep State)」。
在民用無人機技術、應用和監管方面相對落後的美國政府,對無人機「匯演」顯得手忙腳亂,一度下令部分區域全面禁飛無人機,但相關執法部門卻缺乏合適的法例和科技來執法。有民眾則選擇自行操刀,以雷射光或其他電訊裝備試圖干擾「入侵」領空的無人機,甚至向天開槍希望將其擊落,對可能實為載人定翼機或直升機造成安全威脅。
事件令人想起在二○二三年初發生的中美氣球風波,有數個來自中國的大型氣球,被發現在北美及拉丁美洲上空徐徐飄浮。其他國家的民眾和政府大多未有理會,唯獨是部分美國政客則如臨大敵,質疑中方藉此監控美國民眾和軍事設備,逼使政府高調地出動戰機將其擊落,並因而導致兩國關係雪上加霜。但其後的調查證實,有關氣球只是低技術的民用氣象偵測儀器,純粹因風力等因素意外飄移到美洲,難以跟美國先進、精準的人造衛星全球監控科技比擬。
事實上,美國當局經初步調查後,亦確認了當地的所謂可疑無人機舉報,均為合法的商用、民用或執法用無人機,有人駕駛的飛機、直升機,以至是街燈和星星等,不會對美國民眾或國家安全構成任何威脅。但有關公布未能完全平息民眾恐慌,有些政客更借機渲染「中國威脅論」,批評拜登政府對外國無人機大舉「侵略」美國視而不見兼束手無策。
據報美國商務部正考慮制定新規則,以國家安全為由,限制以至禁止在美國境內使用中國製無人機。正如中國外交部指出,美國有關做法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,施行貿易及科技保護主義為實,干擾和限制正常的經貿往來和破壞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。
在另一邊廂,內地的民用、商用無人機技術及產業近年持續高速發展,無人機在運輸物流、建築繪測、緊急救援、休閒娛樂,以至載人觀光旅遊等的應用越趨廣泛,為經濟和民生帶來龐大裨益,發展出中國獨有的「低空經濟」體系。美國若因非理性的政治恐慌,而試圖限制、禁用價廉物美的中國製無人機,只會導致美國的相關技術和應用進一步被中國拋離。
香港方面,過往因為盲目緊跟美西方的技術和安全標準,導致無人機(還有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技術)的發展和應用相對落後。今屆特區政府明確了對「低空經濟」的支持,並銳意引入更多按國家標準研發的內地先進科技,希望能急起直追,讓更多香港市民以至外國遊客,都可享受到中國製無人機帶來的效益和樂趣。